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评报告2016年度

发布者:陈志伟发布时间:2016-05-23浏览次数:11

附件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验收自评报告





中心名称: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实验中心

中心类别: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所在学校(盖章):

西华大学

中心网址:

http://202.115.144.29/

中心联系电话:

87720502

中心联系人:

车振明




概况

1000字以内)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实验中心”前身1984年原四川工业学院食品专业实验室2001,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实验室更名为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实验中心

实验教师队伍由原来只有两位实验员发展到现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10人,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1人,集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与一体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学校支持以及利用日元贷款项目实验中心由原来食品系一个综合实验室发展到现在3个专业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1个计算信息实验室,其实验用房由最早的三间发展到现拥有2800余㎡的大型实验中心

实验设备由原来仅有几台简陋的食品加工设备设备发展到现拥有价值1500万元的现代仪器设备1100台(套)各类教学与实验室管理软件20

教学任务由最初只能完成少量食品工艺实验项目发展到现在不仅可以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全部实验教学项目,还可以承担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700多名学生相关课程的实验、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并面向全校开设多门公选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中心

学校支持政策和举措

1000字以内)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课质量,稳定实验教师队伍,鼓励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指导学生实验,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担任有实验环节课程教学的新教师上岗前必须进行实验课试讲,或经过实验教学锻炼,过好实践教学关;

2鼓励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实验室工作;安排高层次理论课教师担当实验教学,既加强了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又带动和帮助实验课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3鼓励青年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定期选送教师、实验人员外出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直接从应届毕业硕士生中引进实验教师,在主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安排他们从事理论课教学和科学研究,这样既能使他们不断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又能将他们稳定在实验教学一线。

4学校将专职实验教师的工资、岗位津贴、教学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与理论课教师同等对待。

5鼓励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和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编写的实验教材与同类科研成果一样享受各种奖励。

6每年召开一次全校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全校实验教学问题,交流经验。

学校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优秀人才投身实验教学工作产生了较好的吸引作用,调动了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改革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条件与环境

1000字以内)

1设备购置经费保障

2004-2009投入建设经费987.2万元。其中,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140万元,日元贷款经费278万元,校实验室建设专项、教改等拨款569.2万元,企业捐赠20余万元。

2设备更新与利用率

利用上述经费对一大批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并添进一批先进仪器设备, 包括从日本岛津公司全面采购的高级分析测试仪器。2015年,实验中心仪器设备11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1800余万元,设备完好率在92%以上。

3自制仪器设备

实验中心坚持两条腿走路自主研制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开设有特色的实验。例如样品消解仪、快速水质检测仪以及稻谷样品处理装置等自制设备凝聚了我们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适用性强,内涵丰富,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培养师资队伍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实验用房及面积

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达4200 ㎡。

实验队伍

1000字以内)

1实验中心教学人员组成:实验中心由中心负责人、实验教学团队、教学辅助人员构成的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组成。

2教学辅助人员包括日常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

3实验教学中心教学队伍,以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为骨干,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广,能够胜任实验教学的队伍。

4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学人员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博士13名,硕士10名。

5实验室专职人员10人,占实验教学人员总数的32%

6实验教学人员80%以上具有多年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经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

7实验教学人员高级职称占实验教学人员总数的58%。目前,9名教授直接执教实验课,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

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利用

1000字以内)

1实验教学网络资源

1)实验中心配备有FTP服务器,提供各种常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教学课件、实验录像、实验指导书、学习参考资料、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各种素材等。

2学生的实验课作业、实验报告均可实现在线提交。

3实验中心通过多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累了互动式实验、录像、动画、仿真等实验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2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学校网站设置有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心可通过网上发布教学信息登录成绩,学生可网上选课、查询成绩、向教师留言交流等。

3、学校课程中心网站

学校课程中心站包括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等资源可以让学生先在网上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平台。

4网络化建设及应用

实验中心现代分析仪器设备加入了四川省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化与开放式信息平台,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资源的共享,发挥了向学校和社会的辐射与示范。

实验教学及效果(1500字以内)

1实验中心以“宽口径+厚基础” 的模式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结构化、层次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2稳定、责任心强、勇于探索和改革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编写以及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明显。

3、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全部实验教学项目,承担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等本科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毕业论文等实验研究,并面向全校开设多门公选课程。目前开设27门实验课程,每年学生人数1700余名,每年实验人时数9万。

4、实验中心在 “服务区域经济”、“继承创新”的学科建设思想指导下,在课程体系、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开放式教学、自制实验仪器、课题型实验、教学资源网站等方面有创新并形成特色。

建设成效与

示范辐射

1500字以内)

1、实验中心教师主编的三部实验教材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近30所学校采用。

2、全部课程实验实现了自选或预约;50%以上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中心资源进行过竞赛或自选创新项目实验。

3、近三年共计2800余家企业、3300余名技术人员在本中心培训学习,有500人次以上的学生参与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4、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7项;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三创”项目12项;学生自主完成的成果被企业采用或授奖的72项;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一项以上产学研合作课题。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收录10篇,核心期刊64篇。

5、实验中心与政府行政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或合作建立的省市级传统食品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三个,建立了关系稳固的实验基地、实习基地多个。

6、实验中心作为四川省技术监督局唯一合作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中心,负责全省各地市州质监系统人员培训、考核定级教学工作,全省食品企业质检人员培训考级教学工作,现代分析仪器操作培训工作。作为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技术支撑。负责全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的巡讲。参与起草制定食品检验的一些标准。

7、实验中心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产学研合作的典范,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和媒体多次予以关注、表彰、报道和推广,CCTV-2做过专题报道,在食品专业教指委会议两次交流受到好评,全国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实验中心已经在校内外发挥出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特色

1000字以内)

西华大学前身四川工业学院1984年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几代教师的努力,近5000名毕业校友在自己岗位上的杰出表现,在四川、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实验中心在 “服务区域经济”、“继承创新”的学科建设思想指导下,通过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开放式教学、自制实验仪器、课题型实验、教学资源网站等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构建了具有先进理念、现代实验内容和先进实验技术相结合,结构化、层次化、开放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实验教学体系。

2突出个性化实验技能教育紧密跟踪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开设课题型创新实验;重视基础实验与新技术的结合重视基础实验与前沿科学发展的成果相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逐年增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3注重培养有技术创新意识的产品研发人才,注重培养有管理创新意识的生产服务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学生受到省内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4紧密结合食品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结合四川省区域资源特点,逐渐形成了能满足服务于区域食品产业经济的、独具食品学科特色的、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

5建立了开放模式的实验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课程的和实验室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存在不足及

改进方案

1000字以内)

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及实验成绩评定方式相对单一;

3、实验教学与学生职业要求结合不很紧密;

4、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改进措施:

1、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实验中心教师的素质,使其具有更强的工程素质即工程意识、工程背景、工程综合能力、工程教育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探索由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知识传授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3、完善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践能力成绩的评定办法。将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逐步引向教学终期(毕业)评价和过程评价,即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自始至终都有接触工程训练的机会,保证实习与掌握工程能力有机结合,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为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本实验中心的开放增加活力。

4、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将工程训练与职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并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规范严格的训练,使工程训练更贴近大学生就业的要求,这是对现代工程训练模式、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尝试,使高等工程教育更务实,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5、基于互联网的具有辐射、示范作用,建设与局域网连接的可视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兼防盗系统),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开展远程教学试验。

学校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